top of page

《聽海湧》:結構之罪,何人來揹?

二次大戰,日本帝國共榮政策下,三名台籍青年前往婆羅洲,協助日軍監管戰俘,三人從軍的理由各異,也許是尋求身分認同,效忠帝國;也許是證明台籍日籍,無能力差異;也許是單純跟隨兄長,且可賺錢養家。對於從軍的美好想像就此展開,卻在軍旅生活中,承受精神及肉體上的虐待,被迫抹殺人性尊嚴,永別當下,失去未來。


    在不合理的時間範圍內,為了完成帝國計畫,戰俘日以繼夜帶病帶傷拓荒,體力虛弱則換來毒打,挨餓偷食則換來虐殺。台籍戰俘監視員也責無旁貸,除需確保戰俘完成工作進度,也得在黑暗中守衛,防止戰俘逃亡,一有閃失,換得指揮官自賞巴掌的精神式勒索暗示,珍貴的廉恥心因此被操弄。打耳光的群體文化並不可怕,扼殺良善而弱肉強食才殘酷,戰俘毆打戰俘,戰俘輕視少年監視員,少年監視員被迫成長,長成齜牙咧嘴的模樣。所敬佩、效忠的,只不過閃避責任。血肉築成的機場,日籍最高指揮官不說,日籍隊長不說,由台籍戰俘監視員升任的小隊長說,說拆就拆,拆光心血,在所不惜。敵軍攻來,日軍潛逃,日籍最高指揮官一句做該做的事,日籍隊長一句做該做的事,台籍小隊長一句開槍,戰俘監視員們發射子彈,對著壕溝內四十二名戰俘,無情掃射,全數滅亡。

敵人在前,軍糧有限,日籍指揮官別無選擇,只好犧牲同為人類且傷病虛弱的異國戰俘。

日籍律師高橋的上策,多人做事一人擔,你的兄弟們安好,女友櫻子也早已在日本成家。

也許在戰場上必須有所取捨,也許誰也不想捲入戰爭。

也許救回越多人是使命,也許日本人救日本人為人之常情。

但,是沒有選擇,還是放棄選擇?

   

苦難下,升任為小隊長的台籍青年新海輝,討好日籍長官換得兩盒牛奶糖,送給同鄉弟弟阿遠、德仔。台籍戰俘監視員阿遠則協助守糧的日籍長官,換得奶粉,偷渡給哺育孩子的戰俘領事夫人。日籍律師渡邊,伏身進入監房,蜷坐在台籍戰犯旁,淚流分享家人從軍的過往,並於法庭上大聲疾呼。

   

毋須鮮明指令、暴力彎折,環境的毒無形中將你扭曲,看似為大局,但大局從來就無力承接你,你的善、你的好、你的忠心、你的真誠,僅存的人性被操弄利用,為的又是什麼?

是否只是未曾看清高聳廷拔的幻象中,藏著無數顆自私為己的心?


阿遠說,戰爭結束後,軍人就變回一般人。

一般人,被虐待、虐待,看見死亡、搬運死亡、成就死亡,的一般人。


律師渡邊說,不追求真相,戰爭永遠不會結束。

那你們聽見了嗎?



murmur:

看《聽海湧》無時無刻在罵日籍長官跟律師,看見的不只是特定時空背景下的人事物,而是當代社會依然存在的群像,在國與國之中,在組織群體中,在日常生活中,因此感到胃部凹折。想逃但逃不了的我們,還是有選擇權的吧,保有良善的人性,避免被各種PUA、情勒操弄。在大浪中,想辦法革除外界雜訊,聽見內心的聲音。一開始覺得好難寫,好碎、好多情緒,最後以盡量不暴雷的方式,傳達心中重要的。沒有要為誰脫罪,也沒有要煽起仇恨,因為畢竟都選擇也執行了,傷害與死亡是事實,但能否看見結構中的由不得及有選擇。

《聽海湧》很棒,題材、編導、演員、攝影、美術,所有,印象最深刻是以母雞移動的視角向外看,看軍營中形形色色的人。

不怕被踩扁的我們,仍以有限的視野窺看世界,看歷史,看現在,看共榮背後的殘破。

P.S.好想看紀錄片提到的監視員自白書,不知有沒有中文版…



封面圖片來源:聽海湧官方臉書粉絲團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