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年,好個全新紀元,
一如年少青春,毫無頭緒。
我惶恐,怕會見到糟糕的事。
我的未來會如何,我試圖想像,讓自己準備好。
面對我無力思索的時刻,現在就得做好準備,
掃除障礙,趁我還記得理由何在。」
如艾莉在片中所述,步入老年,就像年少的自己面對未來時,心中會產生迷惘與恐懼。
一切都是未知,無法預測何時會離開、接下來又如何。
於是趁記憶一點一滴流失前,想辦法做好準備。
無所不在的便利貼於是誕生,讓往後歲月不至於失序。
《老媽的便利貼》是芬蘭導演杜菈(Tuula Rajavaara)的作品,以失智症母親艾莉為主角,透過日常紀錄的方式,引領觀眾走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生活。不同於其他描繪失智症患者的作品,導演以獨特視角,打破觀眾的傳統思維。
失智症患者常被汙名化,是否與「不了解」有關?
電視節目刻畫出呆滯、無思考能力等形象,以旁觀者的角度切入,將患者形塑成家庭、社會的負擔,讓大家對於「老年」,充滿不安與恐懼。但在本片中,導演杜菈特意安排許多艾莉獨處、獨白的場景,讓觀眾真正進入患者的內心世界,也強化了患者「可愛」的形象。也許是負擔,但仔細了解後,才發現是甜蜜的負擔。
其實,失智症患者就和孩子一樣,純真、充滿好奇心,所有事情對他們而言,都是全新的,因此必須重新開始學習。而學習路上難免犯錯,他們也需要鼓勵與安慰,才能在這條漫漫長路上,不氣餒地繼續前行。
而患者與親人的互動總有既定印象:不安的親人,時時刻刻待在患者身旁,或是,家人不停尋找走失的患者。杜菈卻並非如此,儘管母親罹患失智症,她仍理性地為母親安排每日行程,照常上班,但會固定打電話關心,監督母親是否遵守行程表的安排。對艾莉來說,女兒杜菈是平穩的存在,儘管犯了錯、總是記不得該做什麼,杜菈總是在旁陪伴、協助。當艾莉不停詢問:「香腸有沒有過期」、「為什麼過期了還不能吃」,杜菈也從不責怪,而是以道理說服艾莉,如同理性的父母正在教育哭鬧的孩子。過程中難免有爭吵與不耐,但杜菈始終陪在母親身旁,帶給母親安定的力量。
物件:照片、便利貼與玩偶
貼在牆上的一張張照片,框住了人生的時時刻刻。兒時照片、與老公、女兒的合照,都成為了記憶小幫手,記錄著那些擁有的曾經,幫助艾莉找回與愛人的記憶。
無所不在的便利貼,由艾莉親筆寫下該做的事、該帶的東西。門上、桌上、筆記本上,處處可見,至少在失去記憶時,能因這些提醒而安心。
獨自在家時,成群的玩偶就成了艾莉的玩伴及朋友。
「他們裡頭有我」,艾莉如是說。某方面來說,玩偶是艾莉的自我投射,與玩偶對話、模仿玩偶說話,鼓勵自己,也就是艾莉對自己的安慰。失智症患者並非喪失思考能力、對疾病無感,他們也想在記憶消失之前,努力記得所有、努力不成為負擔。
《老媽的便利貼》這部溫馨小品,讓觀眾了解失智症患者的真實生活及內心想法。也許這不是失智症患者的絕對面貌,但在觀賞這部作品後,當未來面臨疾病時,也許我們可以不必恐懼,而是以自在、樂觀的心,珍惜當下的每個時刻。
(圖片來源:公視紀錄片網站)
Comments